南京心理咨询中心-心理治疗机构-南京温纳心理咨询中心

小时候缺爱的人,对婚姻有什么影响

温纳心理咨询中心 12

  童年时期,爱是滋养心灵的阳光,若缺失这份温暖,留下的阴影会悄然蔓延至成年后的婚姻生活。那些在成长过程中未曾被好好呵护的人,在组建家庭时,往往带着复杂的情感与独特的行为模式,在亲密关系中不断摸索、碰撞,其背后的故事值得我们深入探究。










安全感缺失
图片
在婚姻中反复验证“被爱”


  小时候缺爱的人,内心深处充满不安全感,这种不安在婚姻里会演变成对伴侣爱意的反复确认。小薇成长于父母长期争吵、忽视她感受的家庭,结婚后,她总担心丈夫会离开自己。丈夫加班晚归,她会不断发消息询问;对方一句无心的话,也会让她陷入自我怀疑。她通过“作”“闹”等方式,试图证明自己值得被爱,却常常将伴侣越推越远。心理学中的“依恋理论”指出,早期缺爱的人多形成不安全依恋模式,在婚姻中渴望亲密,却又因恐惧受伤而表现出矛盾行为,这种对安全感的过度渴求,成为婚姻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。










情感表达障碍
图片
难以敞开心扉


  由于童年缺乏爱的回应,他们在表达情感时往往存在障碍。有的人不懂得如何向伴侣表达爱意与需求,习惯将情绪深埋心底。就像阿凯,儿时父母对他的情感需求总是敷衍了事,长大后在婚姻里,即便生病难受,他也不会主动告诉妻子,觉得说了也不会得到关心。而当妻子询问时,他又因长期压抑情感,不知如何准确表达内心的感受,导致夫妻间的沟通出现隔阂。这种情感表达的缺失,使得夫妻双方难以真正走进彼此内心,无法建立深层次的情感联结。










过度依赖或回避
图片
极端的亲密关系模式


  缺爱的人在婚姻中的亲密关系模式往往走向两个极端。一部分人会过度依赖伴侣,将对方视为弥补童年情感缺口的救命稻草,期望从伴侣身上获得所有的爱与关注。小美在原生家庭中从未感受过父母的关爱,结婚后,她事事依赖丈夫,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,让丈夫倍感压力。另一部分人则走向回避,因害怕再次被伤害,在婚姻中始终与伴侣保持距离,不愿意完全投入感情。小林从小被父母忽视,婚后即使和妻子感情不错,也总是在情感上有所保留,这种若即若离的态度,让妻子感到痛苦和困惑。这两种极端模式,都阻碍着健康婚姻关系的建立。










低自我价值感
图片
在婚姻中自我否定


  童年缺爱的经历,容易让他们形成低自我价值感,这种观念在婚姻中持续发酵。即便伴侣给予赞美和肯定,他们内心依然觉得自己“不配”。晓琳的父母从小对她要求苛刻,只批评不表扬,结婚后,丈夫称赞她温柔贤惠,她却认为丈夫只是在安慰自己,不相信自己真的有这些优点。在面对婚姻矛盾时,她也常常将过错归咎于自己,陷入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,这种低自我价值感不仅影响自身心理健康,也会影响夫妻间的相处模式和婚姻质量。


  童年缺爱带来的影响虽然深远,但并非无法改变。通过自我觉察、学习情感知识、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,那些曾在爱中缺失的人,也能在婚姻里学会爱自己、爱他人,打破原生家庭的桎梏,构建属于自己的幸福婚姻。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,更是一次治愈童年创伤、重新成长的契机。